第三百七十八节 天子大点兵(1)(2 / 3)

通民众之间,被完全割裂开来。自边区的藩镇陆续任用蕃将以及以佣兵为主力后,边区军队作为一个独立的利益集团,开始脱离皇权的控制独立运作。最后就出现了胡人将领安禄山叛乱,将盛唐的从云端拖入了深渊。

西方有罗马人蛮族雇佣兵,最后大权旁落,罗马帝国被蛮族控制最后灭亡的惨剧,东方有盛唐依赖胡人军团,最后酿成安史之乱的苦果。周琅觉得,还是地方士兵更靠谱一些,推行完全的职业化軍队制度,对财政的压力太大。加上士兵脱产太多,对经济又有不利影响,少数正规军当然可以职业化,脱产化,但接受一定程度训练的后备兵员,还是不应该完全脱离生产。

农业生产有一定的间歇性,闲忙之间十分清晰,每年都有相对固定的一段时间的空闲,其实十分适合集中起来进行训练。瑞士的雇佣兵之所以盛行一时,就是那些乡村农民在空闲时候,定期训练的结果。

尽管这种寓兵于农的政策,很有可能让地方势力在軍队中影响力过大,从而形成抗衡皇权的力量,被古代中西帝王担忧不已,宁愿雇佣外族雇佣兵,也不肯放任地方势力做大,周琅也担心,但考虑到现代社会已经不是古代,正规兵的战斗力足以弹压这些仅仅被当作后备兵员的民兵。

另外一种考量,则带有鲜明的理想色彩,那就是周琅觉得,一个制度,即便有漏洞和弊端,在早期往往也表现不出来,府兵制不也强盛一时;往坏的一方面想,假如他的王朝真的有朝一日开始腐朽,那么让中国社会内部的武装力量取而代之,也比让外敌入寇来的要好。天下没有永恒的王朝,假如注定灭亡,在被农民起义推翻和异族入主中原之间,周琅宁愿选择农民起义重建秩序,在农民起义和地方豪强取而代之之间,周琅又宁可被地方豪强取代,因为地方豪强相比农民起义,往往更加节制一些,不会杀戮过重。

当然这种制度,也只是在现行社会现状下设计出来,是基于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情,一旦城市人口开始占据优势,这套制度必须改变,但周琅恐怕是看不到了。因为经过这么多年的工业化,中国城市人口翻了数倍,但也只是从不到百分之十增长到接近百分之三十,就是这三成在城里谋生的人口,也并没有完全脱离乡村社会,大多数人逢年过节都会选择回乡过年,真正常驻城市的,纯粹意义上的“城里人”,数量也就一层出头,这种现状距离以城市人口为主的状态还差的很远。

农民做士兵,相对来说是很靠谱的,淳朴、温顺的农民,很容易转化为服从性强的士兵,普鲁士的胜利,就是基于容克地主对农民士兵的管理,历史上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,小毛奇等容克高层军官,都对城市兵充满了不信任。小毛奇一度很不愿意进行总动员,认为那样就不得不征召大量的城市兵加入軍队,担心城市居民的油滑习性会带坏德国軍队的传统风气。

当然周琅还是对保甲制的乡勇士兵做出了大量的防备措施,地方豪族担任的保长等地方官职,往往只是负责将农村士兵召集起来,负责训练的是军方派来的专业军官。当然这些地方豪强势力,他们依然对这些士兵拥有影响力。因为这些农村士兵没有脱离乡村社会体系,乡村社会又是这些地方豪族、乡绅们把持的。再加上有各种数以百年形成的复杂血缘、姻亲关系,这些训练出来的士兵,真的到了社会秩序崩溃的时候,肯定还是听他们的族长、地主和黄老爷的。

但只要社会秩序不崩坏,在完成工业化之前,这一套乡兵制度就是最适合的。因为不训练这些农民劳动力作为补充,就得选择其他力量,比如哈萨克的牧民,他可能更容易动员,让他们作为部落雇佣兵,战时随时都能召集起来,但能放心吗?一旦社会秩序崩坏,这些部落軍队将成为最有战斗经验的武装力量,内地完全没有战斗经验和武装经验的农民,只是羔羊罢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