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五十六节 最后二十四小时(2 / 3)

,请示一下他那个老而不死,躲到武当山当神仙的父亲。

与此同时,李章铜向德国大使递交了正式回函,表示会在德国宣战后的三天之内,履行同盟义务。

之所以是三天,德国大使并没有询问原因,准备也需要时间不是。原因则是,宣战诏书需要皇帝同意,甚至需要皇帝签字。

跟德国大使的会晤中,李章铜还是有一些疑惑:“贵国不做通牒,就这样直接对英国宣战吗?”

德国大使苦笑道:“通牒不通牒,不就是一个程序吗。如今还有谁尊重外交程序呢?”

李章铜叹道:“只是这样会让德国陷入不利的舆论形势下。”

德国大使道:“在恶人掌握话语权的时代,我们无论怎么做,都会陷入不利的舆论中。英国跟我国并未交战,但却在对我国进行事实上的封锁,可英国推动的国际舆论,却一直在谴责我国。在英国率先做出敌对行为的情况下,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尊重所谓的程序呢?”

李章铜道:“还是希望贵国能够妥善处理这种问题,要是在出一个比利时事件,会很麻烦。”

德国大使摇了摇头没有表示。

中国本来是没有什么外交程序的讲究的,有的,只有一套虚头巴脑的儒家礼仪。主要是因为,春秋战国之后,中国就没什么有意义的邦交行为了。连邦交行为都少见,就无法诞生出严格的现代外交程序来。

但随着中国这些年变得强大,加上有讲礼仪的传统,开始重新塑造外交礼仪。尽管跟西方有些区别,可对不宣而战这种事情,还是讳莫如深。要脸的文人总要讲究一个名正言顺,这也是为什么,皇太子想推动战争这么难,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名义。

德国在比利时的做法,实在是太孟浪了,虽然取得了一些短暂的军事优势,可是没有宣战,只是在战前半个消失,通知比利时要过境,在西方,英国人将德国描绘成日耳曼蛮族,在中国,舆论则一直声讨德国是以强凌弱,是不义行为。

如果德国在玩一次比利时方案,中国又跟德国站在一起,难保不让一些道德清高的文人抨击朝廷,这是李章铜担忧的问题。

或许是因为考虑到比利时问题上处理的不够合理,或许是给英国面子,德国对英国宣战之前,做了一些准备。29日清晨9时,德国驻英大使向英国政府提出要求,要求他们立刻解除对德国的封锁,不得阻拦德国商船和其他中立国商船进出德国港口,否则将被德国视作战争行为。

德国大使要求英国在三个小时之内给出答复。

德国人这样的宣称就有意思多了,明确表示是英国已经对德国有了战争行为,那德国随时宣战,都是自卫,不存在程序上的问题。

12时,英国郑氏拒绝德国大使的要求,下午1时,德国大使向英国递交照会,宣布因英国拒绝停止对德国的敌对行为,德国跟英国断绝外交关系,并自动进入战争状态。

此时距离德国大使对英国提出照会,不过过去了四个小时而已。

以这个时代的通讯水平,其实英国人还无法做到将德国的态度,传递给在海上执行封锁任务的舰队。

结果德国舰队提前出击,并在宣战之后,迅速攻击了几艘在北海巡航的英国巡洋舰,并且打沉了其中一艘。

这几年的海军竞赛,让德国人装备了80艘铁甲舰,已经超过了法国海军主力舰,但跟英国相比还差的很远,因为同样等级的铁甲舰,英国人有200艘。

所以德国海军的出击,在战术上,没有什么意义。甚至连英吉利海峡都没敢进入,因为进去容易,出来就难了。万一被英国海军堵在海峡中,有可能全军覆没。

可德国海军必须出击,这是应中国要求进行的行动,就算没有任何战果,德国也必须展现他们在北海的存在,让英国不得不在本土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