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四六章 拦截(2 / 3)

残明 半渡 4208 字 2021-03-03

队,最大的一支阻击部队也只有五百人,屯齐知道对方肯定还有最后的杀招……如今图穷匕见,这五千楚军就是最后的杀招,其中吉安营对着屯齐的中路清军,只要把他们打败,就能顺利突围,屯齐就像考试前惴惴不安的学生,发卷后一看题目不算太难,心里踏实了许多。

真的不算太难,起码没有偏题怪题。

这是一场拼速度的运动战,遭遇战,楚军再没有以逸待劳的优势,也就无法修筑坚固的工事,无法利用臼炮和燧发枪进行防御,在这种丘陵山区里,明清两军都会面临协调指挥上的困难,部队撒出去就控制不住,拼的都是小股部队的素质,屯齐非常自信,以八旗兵的个人素质和战斗力,一定能打败吉安营。

他立刻命令前军,全速跑步前进,朝着吉安营的阻击位置迎头冲上去,力争把他们一举击溃!

吉安营选择的阻击位置在一道山口,两座山峰相对而望,中间夹着一条长长的山谷,地势逐步抬高,形成了两道山坡,就像山口旁边的两扇大门,互为屏障,易守难攻。

山顶上,明清两军的尖兵在搏斗,山顶两侧,明军和清军的先头部队在奋力往上爬。

清军尖兵领头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低级军官——代子,名叫雅尔图,他原来是猎户出身,在山沟里钻惯了的,身手非常敏捷,手里的倭刀上下翻飞,和一个同样武艺高强的楚军士兵缠斗了几个回合,终于把对方杀死,转头向山下看去。

斥候一般不披甲,尖兵大多数穿轻甲,战兵则要披上真正的铠甲,行动就没那么快捷,这个年代也有身披重甲的铁甲兵,但是那玩意儿太过笨重,爬山的时候慢吞吞的像蜗牛,所以明清两军大部分都强忍炎热,身穿棉甲。

两侧的山坡长度相近,陡峭程度差不多,明清两军也是前后脚开始爬山,就像一场特意安排的公平比赛般大部分条件都一样,比拼的就是最原始的体力,雅尔图原本以为八旗兵的体力更好,肯定能领先爬上山顶,此刻往下一看,却发现楚军的速度更快一些。

“怎么会这样?!”

雅尔图脸色陡然一变,不由得愣在那里,要不是同伴在旁边保护,差点被楚军士兵一刀砍中。

作为一个八旗老兵,雅尔图以悍不惧死著称,但是能活着的话,肯定也不想死,楚军大队人马如果首先爬上山顶,这二十几个清军尖兵就死定了。雅尔图当下唿哨一声,收拢部下且战且退,向清军方向靠拢,心里却仍然疑惑不解,南蛮为什么爬山这么快,难道他们的体质比八旗兵还好?

不可能啊!满清从努尔哈赤时代开始崛起,八旗兵二十多年来到处烧杀抢掠,早就过上了酒肉不缺的日子,汉人却经历了长期的饥荒和战乱,普通百姓就算没有饿死,也是饥一顿饱一顿的,严重营养不良,二三十岁的汉人士兵从小就亏欠,体质肯定不如八旗兵……

雅尔图只考虑体质,却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因素——适应性。

人的适应性是最强的,就像古代人没有暖气,却能在零下十几度,几十度的气温下长期生存,在现代人看来简直不可想象,吉安营的士兵大都来自多山的江西,冲锋的这支先头部队都是百里挑一选出来的,他们从小在山区长大,打熬得人人都是飞毛腿,走上十几里山路如履平地,八旗兵骑马的罗圈腿远远比不过他们。

楚军快了一步,先到山顶!

雅尔图带着手下的八旗尖兵,死死守在山顶的一处高点上,想给清军后续部队保住一个立足点,却被潮水般的楚军士兵瞬间淹没,随着一阵箭雨和砍杀,把身披轻甲的八旗兵屠戮一空,武艺高强的雅尔图被乱刃分尸。

楚军的燧发枪是前装滑膛枪,射速和精度都无法和后世的步枪相比,必须排成密集的射击队形,再配上坚固工事的保护才能发挥火力优势,在这种遭遇战里却很容易吃亏,所以楚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