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章 战略要地(3 / 4)

帝国争霸 闪烁 9137 字 2019-10-28

结果就是,跋窟北面的阿斯特拉罕受到了高度重视。

当然,地理位置也至关重要。

因为都是阔海沿岸城市,所以依靠航运就能解决运输的问题,把物流成本降到最低。

更加重要的是,依靠从北阔海地区经过的第二干线铁路,能把产出的资源,非常便捷的运往东边或者西边。

正是如此,阿斯特拉罕才在短短几十年内,发展成为骆沙联邦共和国人口最多,也是经济规模最大的城市。

阿斯特拉罕的军事价值其实就在这里。

控制了阿斯特拉罕,就能够轻易的夺取南面的跋窟,获得整个西大陆,产量最高的超级油田。

此外,还能够利用阿斯特拉罕的化工企业。

至于交通运输,那就更加不用多说了。

以罗斯托夫为,经过阿斯特拉罕,一直延伸到东望洋海港的第二干线铁路,运力相当于北面的第一干线铁路的八成,而且沿途经过的城市更多,因此有不亚于第一干线铁路的战略价值。

关键还有,第二干线铁路主要就在巨大陆腹地的平原上。

也就是说,更适合装甲部队作战。

其实,也就是这个原因,这条能支持400万大军作战的干线铁路,足足推迟了20年才动工修建。

也因为推迟20年,所以最后一期工程到现在都还没有完工!

从军事的角度,或者说站在帝国陆军的立场上,其实不希望修建这条干线铁路。

按照帝方做的战略规划,一条干线铁路就够了,哪怕在反攻阶段依然需要借助海军帮助。

其实,在打通海运航线之前,也不会发动战略反攻。

换种方式来说,等到东方集团有能力发动战略反攻,也肯定早就夺取了制海权,不用担心海运的问题。

站在经济建设的角度上,这条铁路的价值其实更加巨大。

如果没有第二干线铁路,就绝对没有现在的骆沙联邦共和国!

其实,也就是在骆沙联邦共和国的坚持下,才有了第二干线铁路,就连相关的资金也是由骆沙联邦共和国自行筹集。

这条铁路其实是骆沙联邦走向独立自主的标志。

修建这条铁路之前,战后30年,骆沙联邦共和国在各个方面都高度依赖帝国,做什么事情都要看帝国当局的脸色。

等到经济发展起来之后,骆沙联邦共和国逐渐摆脱对帝国的依赖。

用通俗点的话来说,就是翅膀长硬了。

其实,这也是波伊战争后的事情。

在帝国当局明确表示了反对,后来也只是默认,并没有赞同的情况下,骆沙联邦共和国当局依然自筹资金,动工修建了第二干线铁路,既是为了推动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,也是自身实力壮大的表现。

当然,这是不可避免的结果。

在东方集团内,东骆沙的工业规模与经济总量,均排在第二,超过除梁夏帝国之外的其他所有成员国。

实力增强之后,自然想获得匹配的话语权。

由此不难看出,阿斯特拉罕有更加重大的战略价值,而且也很有可能是西陆集团的首要攻占目标。

占加拉距离阿斯特拉罕只有300千米!

这个距离,恰好在武装直升机的作战半径之内。

此外,从占加拉往西大约400千米就是伏尔加格勒。

虽然这个距离稍微远了一点,超过了武装直升机的作战半径,但是防御作战时,也不可能在第一线抵挡敌人的装甲洪流。

再说,还可以通过前线野战机场扩大作战半径。

可见,占加拉的位置确实是得天独厚。

也不是说没有问题。

头号问题就是交通。

除了由帝国陆军出资修建的,从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