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章 197 一事未平一事迎,凌云江水不堪行(1 / 2)

分海谣 泽颜令 2184 字 2020-04-29

秦王爷稍稍平息怒气,坐在椅子上,喝下一口已经冷掉的茶。

宇文长也坐了下来。

两人间的气氛渐渐缓和,宇文长缓缓道“王爷在朝多年,虽然远在西境,但是王爷对我们皇上的脾气也是了解的吧。再想想我父亲当年的事。如今凌云峰死了那么多人,十万将士呢,秦王爷,您仔细想想,您觉得皇上会如何向天下人交代这件事?皇上又该如何向天下人交代这件事?

如果您是皇上,您能怎么向天下人交代?”

最后一句话,宇文长压低了声音,秦王爷还是狠狠地瞪了宇文长一眼。

宇文长又道“西南春耕荒废,眼看芒种时节,萧条一片。本该是艳阳辣辣卸衣装,梅雨潇潇涨柳塘。南岭四邻禾壮日,大江两岸麦收忙。可是如今呢?百姓夏收夏种只怕也是没有着落,想要勤奋耕种,天公也不作美。

冰雹、大风、暴雨、干旱,接连而至,芒种之后,从西向南江水滔滔,西南十八城的夏种恐都要荒废,如此一来,朝廷就要拨更多的粮食给朝北或朝东迁徙的百姓,还要给接收百姓的地方减少税负,增加粮食和药物供应。

可是洞庭一带之前就因吸虫之灾死了很多百姓。几座小城几乎全城无人幸存。

再加上阴雨连绵,梅霖倾泻九河翻,百渎交流海面宽。良苦吴农田下湿,年年披絮播秧寒。今年恐怕尤为困难。

到年末,全国能有多少收成还不知道。

秦王爷,您说,行军打仗最重要的是什么?”

秦王爷当然明白宇文长指的是什么,行军打仗,粮草永远是最重要的。没有粮草,天兵下凡也未必能逆转颓势。而没有粮草,行军打仗就是枉送性命。

自古兵法有云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。

这种灾害之年,若是备战,西境防后蜀,南方抗水师。莫说举国调集粮草,南北往来诸多不便,劳命伤财,就算今年国库粮食勉强能满足西、南两处战事,恐怕也维持不到来年。

战事频频则物价难免上涨百姓财源枯竭,从而穷困不堪,打劫抢掠屡禁不止。

与后蜀和南吴的战事也非一朝一夕,战事悠久,不过是一朝太平,一朝兵。

就算能因粮于敌,绕道敌人乡野补充粮草,也是抢掠劫夺。对任何一个国家的百姓都是无妄之灾。

朝廷也的确也不好向百姓交代。

“凌云峰本是西境一道坚不可摧的城墙,又有凌云江水阻隔后蜀大军。后蜀若不绕道,正面来攻,实是难以攻破。

若要绕道凌云山,千里馈粮,士有饥色。此行一路无富饶的原野,想要路上取粮,喂不饱三军。绕道作战,战期长,战事复杂,携带军械、粮草、被服,缺一不可。这一点后蜀皇帝和我们皇上都是明白的。”

秦王爷冷冷道。

“是啊,所以这些年来大家相安无事。况且又有晏王府镇守西南,皇上一直是高枕无忧的。但是现在呢?全军覆没,后蜀却毫无伤亡,秦王爷是打算告诉皇上十万大军全部被后蜀士兵杀死了,还是告诉皇上十万将士是被大水淹死的?”

宇文长如此一说,秦王爷抓着长枪的手微微颤动。目光突然变得浑浊。两人间的气氛又变得紧张莫测。

这小子的确说到了点子上,告诉皇上十万大军尽数死于后蜀刀下,这不是承认秦炎带兵无方吗?

“你的意思是?”秦王爷试探着问。

“这件事,真的不好说不是吗?首先要看秦王爷是怎么想的,接下来还要看我们皇上是怎么想的,人心隔肚皮,何况皇上的心思,谁也猜不透啊。”宇文长又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,他喝得很慢,眉头挤在一起,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。

“宇文将军的意思是?但说无妨,不用吞吞吐吐。”秦王爷的语气是命令。

宇文长很快放下杯子,清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