写给自己的复盘与总结(2 / 5)

题是我最早意识到的,很多题材里,主角都需要了解世界观的背景信息,这部分也是没办法省略的,可想要将背景信息写的好看,很难,稍不注意,读者就会觉得无聊,乏味,但又绕不过去,这本书里,每次写到这部分,都会很头疼,写的难受,读者看的也不爽,又不能不写,所以一直在想,怎么解决,去看大神的解法,诡秘做的真好,用塔罗会解决了信息交换的问题,写几章都不腻,大奉沿袭了这个写法,老鹰……手法最朴实无华,直接用大章节字数淹过去了……前两个不能生搬硬套,大章节的解法虽然很无赖,但确实有用……将背景信息用对话的形式,夹在前后两个剧情之间,一个大章节抛过去,最简单粗暴,另外,如果可以,最好还是先留个期待感,然后抛背景……或者,想办法将背景设定打散,平均洒在一整块剧情里的某几个环节内……都可以,这里做过思考,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,可以尝试。

啧,光第一个节奏就说了一千七百字……写饿了,泡个面,明天再写。

……

第二天。

总结完节奏这个最大的坑,第二个,想说说人物,不同于节奏的溃败,在人物塑造上,这本书应该是有进步的,这里的进步并不是说,我塑造出了什么好的人物,并没有,而是说,一些尝试,基本按照预想完成了。

在上架感言里,我说过,这本书之所以在开书时候,宁肯降低主角逼格,爽感,也要坚持这么写,很大程度,是为了练习人物塑造。

这个题材,如果抬高主角逼格,凸出尊卑上下级的关系,肯定会让主角与配角的人格出现不平等,而我觉得,人格的高低,会严重影响角色间的互动,这是我从创作沙盘过程里获得的教训,而想要塑造人物,互动又是关键。

在这个思路下,我尝试用一些手法,有意识地塑造人物,虽然很粗糙,生疏,但行为无疑是积极的,应该保持下去。具体的手法,尝试的路线,没必要详说,大体上,是对打标签和cp化这两方面进行联系,人物的塑造和节奏不同,后者可以从订阅上清晰看到进步与否,前者很多时候,只能凭感觉……我个人认为,整体上是有提升的,这从前后出现的人物上可以做对比,朱一闻的塑造前期失败,所以他很长一段时间神隐,没戏份,因为我觉得人物形象模糊,后来在长白山剧情尝试拉了下,稍微好了一点,苏宁死,奔丧那阵又拉了下,稍微又好了一点点……但还是不合格,这说明了第一印象的重要。雪莉的塑造有点可惜,这个人物我是想过用力塑造的,但后来玩砸了,反思下,问题出在画风和定位上,雪莉的画风一度与故事整体不符,定位更是模糊,虽然戏份不少,但缺乏彰显魅力的剧情,到后面,直接丢过去,和乔索索组cp了……玖月同样有点无力,开场是可以的,但随着成绩下滑,剧情无力,我没有闲暇给她更多的发挥空间,这个人物有点高开低走……还有……算了,不细说,至于没有记忆点特别深的人物,主要是因为篇幅原因,没有空间进行人物性格转换深挖,这部分倒没什么说的,有过经验。

还有……对了,在写沙盘时候,我意识到了“三人一台戏”的设置,也进行了实验,很明显能感觉到,想要将人物互动写的活泼生动,三个人的组合是最合适的,不只是人物,包括一张地图,如果想要读者熟悉它,用三个标志建筑物来锚定,也很有效,以后有机会尝试。

第三个问题,是结构。

在这方面,我过去的理解是非常浅薄的,仅限于说,例如诸天流,一个副本连一个副本这样的结构,或者一个个的单元剧,或者传统玄幻题材,主角先在一个小地图,将实力和名望提升到顶点,然后进入更大的地图,重复上述过程这种。等等。

更近似于,整本书大的框架。

后来,慢慢回想起上学时候学的一些,总分,总分总,并列,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