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86章 阎应元(2 / 3)

明末球长 一脸坏笑 6594 字 2020-03-25

他终生都在追求一种稳定无波的国家状态,为此要极力消灭一切会引来社会波动的因素!

估计,是某位奸商老兄,给幼小时期的朱元璋留下的不可磨灭的印象吧。

明白了这一点,再去解读朱元璋,便会理解他建国后的所有行为,基本,朱元璋的治国之道,便是左手消灭贪官污吏,右手着力打击富商和贸易,并终身致力于,让所有人都按照他分配的角色,一辈接一辈的不要改变。

他并不是想创造一个均贫富的理想国度,他的所作仍然是为了自己的江山可以千秋万代,因为对读书人的鄙夷,和对自己白手起家、建立偌大帝国的骄傲,朱元璋完全不理会别人的意见,坚持按自己的经验,构建他的帝国,他相信当社会出现大幅度的贫富分化,大量的小农将失去家园和土地,也失去了厌恶社会波动的特姓,最终由社会的稳定因子,变成毁灭社会的恐怖力量……曾经种过地,放过牛、当过和尚、要过饭,最终走造反道路的朱元璋,谁都坚信这的一点。

所以,朱元璋成了国历史最仇富、最歧视商人的皇帝。他认为,只有那些汗滴禾下土、种出粮和棉的劳动才是劳动,而商人们整曰游手好闲,从来不生产任何产品,却过着富王侯的奢华的生活,显然,是社会的寄生虫,他们和贪官一起,是造成贫富悬殊的罪恶源泉,必须要从自己的国度清除。

所以朱元璋认为从事商业活动是非法的,不承认商人的身份,在户口制度空前变态的明初,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独特的户籍,当兵的一辈子都是军户,当匠人的是匠户,还有民户、灶户、铺户、酒户、医户、菜户,连失足女、龟公都有个乐户,但商人们却没有自己的户口,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被帝国政府无视,但个人的力量想要改变社会规律是不可能的,哪怕强如朱元璋,也不可能扼杀社会的需求,这在明初时尚不明显,因为当时国家十室九空、赤贫如洗,增加人口、恢复生产才是最主要的,对商业需求在历史的最低点,但经过几十年的复苏,随着经济的恢复,以及强势皇帝的入土,商业再一次兴盛发展起来,但悲哀的,大明并不能像前朝那样从获益,太祖不承认商业,商业税自然无从谈起,这种会深刻影响社会的东西,如果没有借助开国时天翻地覆、任君勾画的朝气制定下来,想在后来加,往往千难万难了。

因为商人们早依托各种户籍,从事经营活动,且因为国家不能对他们的正常经营保护,便只能托庇于地主豪强,官员贵胄,早与他们结成了利益共同体,朝廷想收商税,无异于虎口夺食,得先斗得过那满山的老虎才行……且因为朱元璋的愚蠢态度,让反对商税的官员,有了祖宗法度这面无敌神盾,谁也攻不破,谁也奈何不得。

朝廷不能因商业的繁荣而强大,商业的繁荣也对那些长期处于贫困、灾难的省份没什么帮助,相反的是,形成了各种利益集团,去阻拦收取商税的行为,其实还有些不可告人的因素,如说官员们大都是南方人,不想让朝廷打富人的主意之类。总之,在这个割裂的帝国,政治心在北方,经济心却在南方。

这里面第一个问题是,儒生。

我们之前说过,三代贫农,慢慢养出来一个可以脱产读书的人,如果运气好,基因好,说不定有机会个秀才。

秀才已经是每个县最顶尖的人物了,而每次秀才考举人的乡试,录取率基本都是个位数的百分,5那种。

而进士考试也许好一些,但每三年不过三百人,竞争之残酷也是显而易见的。

这种情况下,对于普通平民之家来说,想要靠科举改变命运,难加难了。

而过去一百年间,也许南方有倭寇这样的边患,各种民乱也没有停过,但北方却渐渐失衡了。

大明的科举演进历史,是一个南方越来越强,强到最后,大半的官僚都变成了南方人。

这一